close

還以為家裡首先發難換智慧型手機者為弟弟,沒想到最後竟是敗給了急於換新手機的爸爸。不甚果決,叨念了一個多星期,終於買下三爽牌的GT-S7500。面對許多新潮、新奇物品當道下,我們往往被迫在「需要」跟「想要」兩者間抉擇。在其猶豫、徘徊的過程中,甚至根本搞不清楚到底要的是什麼?有炫耀、有示好、有拉近彼此的距離,更有那多些些的,安心。為的是不讓自己被這個社會遺忘,不流於退伍,不會被當作是大家眼中的異類。年輕人如此,有時,老年人更甚之。我猜想,是不是給予的關愛不足而導致從外在物質滿足去尋求自我的認同。我確信,我還在練習中。

 

這陣子新聞媒體一如以往一貫的作風,從網路的人肉搜索中擷取大放闕詞的連續劇題材,造成另一股嗜血風潮。我一直以為的「人肉搜索」只是重大鄉民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做出自以為「討公道、要正義」的簡單卻也不必負任何責任的「支持」行動。只要動根手指,點下讚,再轉出,分享並大聲撻伐諸事的不對等、泯滅人性、毫無羞恥等言論,就可以以為全世界就在我的腳下,我們必能為我們口中所謂的「被害者」,找回那放諸舉世皆準的道德標準。難道這樣做,就一定是對的嗎?

 

賠上三個家庭的破碎,大家都看在眼裡。從事發的當天至今,肇事者及其家屬的誠意何在,我們心中都自有一把尺。不願意拿出最大的誠意來處理事情固然有錯,但眾人在斥責母親在在保護其子之言行的同時,我們是否可以換個角度想想,天底下的父母不都如此愛溺著自己的兒女嗎?當自己的子女出了任何事情,第一個衝上火線,扛下所有責任,擋下所有子彈的,除了自己的親生父母親,還會有誰會為你出生入死?我們可以究其家庭教育背景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作深入的探討。但不該一昧去否定所有一個為人母親對其兒子的真性情。

 

媒體報導總是站在我們總以為的「被害者」一方,跑馬燈、大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新聞標題,卻卻實實在在地對被害者、加害者造成二次的傷害。失去獨生子的父親責難肇事者的不是,卻沒自省過,大家都處在「共犯」的結構中而毫不自覺。其性奢侈,玩世不恭,沉溺在金錢與物質堆砌而成的寶塔中,炫富的、闊氣無懼的「少爺」因運而生。從小,學校老師教導我們行為舉止要符合禮儀、要愛惜物品、要珍惜資源、要節儉自持,不可貪得無厭、不可浪費奢侈、不可喜新厭舊、不可仗勢欺人。我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?大家要以年薪百萬、年萬,要以能買上千萬跑車,要以買上億豪宅,作為遠大的志向與抱負,才能夠在這社會上佔有一席之位。其肇事者的學校教育出了什麼問題?在其周遭的朋友們,難道不就如同我們這些嗜血的觀眾,一再縱容藝人在各電視台各個八卦娛樂節目中,把自己最愚蠢、最見不得人、最辛辣火爆的愛恨糾葛,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復上演著。究竟有哪個真正由衷地規勸過這些大家所以為的非道德、泯滅人性,甚至是不容原諒的行為,積累成一個我們現在必須在精神上、在言語上、在社會上處以死刑的加害者?

 

一個人的人格特質,是由其生命境遇中,人、事、物間交集產生的化學效應積澱而成的。人之行為有了偏差,該檢討的層面,絕對不是小小的那麼一環。家庭、交友、學校,甚至整個社會,或許給予了不夠充裕的正面思考生命價值的力量,進而讓悲劇在我們所「預料中」產生。看了這陣子的媒體與網路媒介上諸多的「不可原諒」、「X渣」、「廢X」等激情言語一再上演,我很想問這些人的是,你們對你們生活中,身旁周遭的細而不察,察而不見的不公平、不正義,作出了怎麼樣付出與改變?世界上有多少不美好的黑暗面,都是因為我們平日的姑息苟且而導致的,我或許不會全不知道。但我以為,我們可帶著更理性,更富關懷的心,去引導,去教育願意一起讓精神生活更富裕的人們,探究社會問題發生的根源及其問題牽涉的各個層面,並不落於口舌之爭,一昧在網路上抒發情感,要能提出具體、可付諸實踐的解決方案,讓大家受傷的心靈,都能夠保有撫慰、療癒的場域。

 

太多的謾罵、太多的責難,充斥著這個社會,整個國家。

我以為,我們可以珍惜充滿愛意、溫儒敦厚的美好時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ivecaka 的頭像
    eivecaka

    給遠在他方的你

    eivec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