準備寫下這周紀錄的前一刻,連長恰好打來反查:
「阿華田?」
「喔那是我小時候的綽號啦~街坊鄰居都這樣叫,現在倒是很少人會這樣叫我了......」
(我媽也好幾年沒這樣叫我了,怎會用這綽號叫我聽電話(暈倒))
- Sep 13 Tue 2011 22:47
2011.9.13 軍旅
- Sep 12 Mon 2011 23:17
中秋節快樂~軍中月亮一樣圓
X的~
今天真的很快樂,坎了八天,因假表「大地震」後,很奇蹟似地在今天休假。
這也是脫離青澀歡樂清純天真階段後的第一個中秋節,只能說「好爽」!
- Sep 04 Sun 2011 18:15
2011.9.4 軍旅
![]()
Starbucks' Green Tea Latte(抹茶那堤)下部隊後的頭次休假日過得極為快速且充實,扣除因為在營區冷熱交替的環境所導致小感冒所引起的小咳嗽外,昨日還到了久違三個月不見的台北逛了一大圈,看了展覽嚐了美食,挺為愜意的身心大放鬆之旅。
記得頭日到連上報到時,士官長跟我們說要把這裡(連上)當作第二個家,這樣想的話,日子就不會這麼難過,且待收假回來也不會感到這麼難受、抗拒。我以為,這是志願役的無奈心境所轉換,義務役的人很少會這麼想的吧!?部隊根大學宿舍的生活很不一樣,不能買一頓百多元的宵夜,因為伙食費有限吃不飽;不能無緣無故翹課睡到飽,因為常常需要站夜哨,一天能睡上五、六小時就能偷笑了。
- Sep 01 Thu 2011 14:20
秋
- Jun 25 Sat 2011 14:18
追星
以下內容轉自wiki:
追星族是指崇拜明星並追隨與其有關事物的一群人,多為十幾歲的青少年。「追星族」一詞涵蓋了傳統的「歌迷/影迷」的意思,並將其「迷」的範圍延伸至「歌」「影」以外。「追星族」是評論界提出的名詞,略帶貶義,並非歌迷/影迷的自指。現在年輕的追星族一般會用「粉絲」自稱。
追星族的特點與表現
追星族一般為年齡在10-20歲之間,處於青春期的少年男女。追星族首先通過電視等傳媒認識一位偶像,既而或多或少地產生出一種迷戀情緒,欣賞那位偶像的一切作品以及他/她本人,甚至與他/她有關的一切事物。大多數追星族僅僅是喜歡收集偶像的作品,討論偶像的逸事,參加有偶像出席的活動等。比較痴迷的追星族會對偶像產生一種依賴心理,在幻想中與偶像溝通,為偶像花費過多的精力與金錢,或抱有不現實的追求。最嚴重者則因追星引發心理疾病,當幻想與現實嚴重衝突時,選擇自殺。
- Jun 25 Sat 2011 14:15
下一階段:林口憲訓(始)
撥交的昨日,連上幹部們幾乎都在忙著接下一梯兵而做準備,連長也未再與我們講話,似乎他們以終於可以脫離苦海而感到萬幸了吧XD無論如何,還是挺懷念新訓這三十七天來的點點滴滴,感謝弟兄以及長官們的照顧。
林口憲兵學校兼憲訓中心占地不大,視野空曠,轉一圈即可飽覽所有的建築物,當然,因為處於台地,蚊子也不比關西營區多。約莫在上午十點多抵達目的地,先套量了各式衣服,填寫基本資料後,即將行李擺置各樓層床位前。
因才剛到新單位未滿一日,故許多生活禮節幹部們也尚未嚴格要求,是極為緊湊與平淡的一天。在伙食的部分,選擇性比新訓要來的多,雙主菜皆二選一。每人發一小塊菜瓜布,待洗淨自己的餐盤後,由打飯班統一檢查,與新訓時稍有不同。昨日唯一的驚喜是,該樓層浴室竟無隔間!牆上掛著數隻蓮蓬頭,是為開放空間的淋浴所。嗯......初體驗,沒啥特殊感覺,只是沒想到現在的軍中還是可以保有以近似「大澡堂」形式的存在,不驚心動魄的小錯愕。
- Jun 23 Thu 2011 14:11
結訓假終了
為期六天的結訓假,皆在養病中度過。倒也沒做了多少事,整理稍嫌凌亂的桌子,一口氣將《祕密的京都》讀完後,開始進入《九州:大人的理想休日》與《找一個解釋》。用一根手指在網路書店上飄移,想要買的書籍清單越來越多,也發覺自己的閱讀量及廣度真的不及國高中時期。而前兩日收到partner的簡訊,且由玉青老師口中得知,兩人都還在奮戰中,看來勢必等到七月中之後才有較充裕的時間再聚首了,「partner加油喔!妳一定可以辦到的!」看著學長姐或是同學們都在為進入教育現場而奮鬥著,愈是如此,就愈覺得要更充實自己的內涵,以面對退伍後的龐大大大大挑戰。
昨日花了些時間整理手頭上、書櫃中的書籍,並列出欲購書單。「人格九型」中偏屬「享樂型」的我,是應將旅遊散文與文學性或是其他領域的書籍交錯閱讀。我想,在接下來較為輕鬆的受訓過程中,會有寬裕的時間可以重拾閱讀的愉悅感吧!
但不管如何,還是要保持閱讀的習慣;即便再忙,也要有知識的充實,才可以更了解這個世界。
在打這篇網誌的此刻,又到了每周四下午的「莒光園地」,但因為早上五點起床,午覺時間已到,趁著意志尚清醒前,趕緊分享在新訓期間很有收穫的一堂課。在新訓期間的四次莒光課,除了連長與輔導長的精神喊話,以及常沒頭沒尾的「宣導單元劇」外,印象極為深刻的是第一堂的某一節目單元的講師─「祈六新」有提到生命學科中心的「曾老師」,不曉得指的是否就是「曾昭旭教授」。而在他演講的內容有提及:「危機是機會之前的困難;轉機是困難之後的機會」。我以為這真的是受益無窮的人生哲語之一。把握每一次的危機,化危機為改變自身的力量;把握每一次的機會,將挑戰視為成長的墊腳石,人生中,就會處處充滿驚喜,處處皆可拾得豐滿的果實。看完這整段賺人熱淚的勵志故事,我覺得根本就是在上「生命教育課程」啊!祈六新先生會不會也是生命教育老師呢?!
其生命歷程故事節錄自:http://www.ta.org.tw/90news/900522.html
- Jun 22 Wed 2011 14:03
轉轉彎的風扇